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wenxue555.com

第243章 (后蜀)一隅偏安(1 / 3)

刚刚亲政的孟昶,还是比较靠谱的,平时虽然也爱填个词,打个球啥的,但是改处理的国家大事全部都没有耽搁,总的说起来还是会很勤政的,孟昶此时看起来,虽然并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但是也算是一个比较英明的国君,这些都是孟知祥教导的效果,而且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他的相父赵季良,有赵季良在一边看着,他最起码能够顶的上半个孟知祥,所以这个时期的孟昶还算是不错。

但是赵季良和孟知祥是一个时代的人物,此时他也是垂垂老矣,最终在公元946年病死了。

没了赵季良的帮助和辅佐,此时的孟昶虽然已经长大成人,已经二十七岁的孟昶却在这个时候释放了自己久久压抑的欲望。

虽然没了赵季良,孟昶的生活宽松了一点,没有人整天管着自己了,但是他身边还有一个权臣,这个人就是我们上面说的李仁罕的外甥张业,当时孟昶担心掌管禁军的张业造反,于是就把张业扶到了宰相的位置上,赵季良或者张业自然是啥也不干做,大事等到赵季良死了之后,张业就开始嚣张了,他想着独揽大权,开始有一些想法了。

孟昶当年刚刚登基没有多长时间就干直接干掉张业的舅舅李仁罕,现在他在位已经十一年了,根基啥的也都打的差不多了,自然是不怕这个张业,但是他觉得因为一点事情就干死了张业这有点说不过去,于是就一直等着机会。

俗话说自作孽不可活,张业得罪了不少人,翰林承旨李昊、右匡圣都指挥使孙汉韶、控鹤马步军都指挥使安思谦等人都和张业关系不好,张业嚣张跋扈,谁都不放在眼里,就算是孟昶,在张业眼中也是一个可以随意欺负的对象。

这些说张业坏话的人有的是孟知祥时代的老人,有的是他手下的刚刚崛起的一些新人,但是这些人全部都说张业不行,那张业就是犯了众怒了,所以孟昶和安思谦等人就计划着干掉张业,这个计划基本上和当时干掉李仁罕的时候是类似的,都是先叫过来,然后逮住杀掉。张业就这么轻而易举的死了(所以千万不要得罪皇帝,不管皇帝是不是真的没能力,但是一定要摆对自己的位置。)

张业死了之后,真是普天同庆,喜闻乐见,奔走相告,蜀国人民各个派手称快,这件事为孟昶赢得了不少的人心。

而孟知祥那一代的老臣们,看现在的孟昶羽翼已经丰满,他们的存在对于孟昶来说已经变成了一个阻碍和负担,也都是很有眼色,各个都希望能够有一个安详的晚年,不想被孟昶怀疑,所以全部上表请辞,这里面包括在孟知祥手下鼎鼎大名的赵廷隐和拥立孟昶的老宰相王处回。

死了张业,在朝中的老臣们也都全部要求归隐,所以渐渐地大权再次转移到了孟昶的手中,孟昶开始真正的体验一个人真正做皇帝的时候了,他身边没有了那些老人指手画脚,没有了那些管束自己的声音,孟昶觉得他自由了,于是就开始乱七八糟的搞一些事情。

虽然孟昶后期的昏庸实在是一大败笔,但是他的昏庸还是和别人不一样的,虽然一直以来都说孟昶和李煜十分的相似,但是还是有区别的。

李煜和孟昶他们相同点就是李煜就是一门心思的填词作曲抱美人,但是孟昶不仅仅写词谱曲,而且还大兴文化,而且他写词谱曲也不是把这当成正经职业,仅仅是为了玩而已,他曾经就说过:“王衍这个人就是整天写一写艳词,喝一喝花酒,最终把自己的国家玩没了,我不学他。”殷鉴未远,王建还是比较靠谱的。

所以后来很多人说孟昶误国昏庸这类的,最终这才把蜀国丢掉,但是实际上孟昶也曾经想过好好的治理一下蜀国,最起码保住他的一隅江山。

他和李煜的另一个不同点就是李煜整天想的就是闭关自守,自己能够多活一天是一天,不愿意主动出击,也不愿意对外扩张,就是整天吃老本,最终也把自己的国家给玩完了。

孟昶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野心的,但是眼光一般(这要是真说起来还不能怪他,要怪就怪孟知祥吧,谁让他死的走,培养个继承人是半成品呢,呵呵。)

他在继位之后,特别是掌权了之后,进行过好几次的对外战争,算是有胜有负,这些战斗对于蜀国的国力还是有一定的损耗的,但是这一点在他亡国之后成了他的一个亮点,成了他和那些因为整天吟诗作赋而亡国的皇帝相比的一个优点。

史书上记载孟昶整天想着收复中原,一统天下,也是是极大的,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昶志欲窥至中甚锐”,这句话就点明了孟昶不是个甘心守着一隅偏安的主,他想着更大的地盘,但是最终大的战斗没有打成,只是找到机会打了两场。。

他的对外战争,我简单地说一下,其实谈不上对外战争,只是找到了机会赚了点地盘,或者想要占便宜结果被人家打回来了而已,呵呵。

那时候契丹刚刚灭亡了后晋,中原大乱,孟昶就想着自己能不能到中原沾点便宜,要是自己能够进入中原,那就成了中原之主了,但是这个逐鹿中原的想法最终还是没有实现。

不过他也是从这个混乱中得到了一些好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